船用燃料油是遠洋船舶的動力血液,其質量直接關系到主輔機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使用壽命及排放水平。作為燃料油廠家,嚴格遵循國際國內標準生產合格產品是基本責任。船用燃料油的標準是一個復雜的體系,主要圍繞粘度、硫含量、閃點等關鍵指標展開,以確保船舶動力與環境保護的雙重需求。
一、國際主流標準:ISO 8217的核心地位
目前,全球船用燃料油市場普遍采用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的ISO 8217標準作為產品交付和驗收的依據。該標準將船用燃料油分為兩大類:
1.餾分型燃料油:
這類油品輕質、潔凈,主要通過蒸餾工藝生產,相當于車用柴油的范疇。標準中將其分為DMX、DMA、DMZ和DMB四個等級。
主要特點與應用:粘度低、硫含量可控性好。DMX用于應急設備,有更嚴格的閃點和低溫流動性要求;DMA(常稱為船用輕油)是遠洋船舶輔機和新型電噴主機的選擇;DMB則允許摻入少量殘渣組分,質量要求稍寬。
2.殘渣型燃料油:
這類油品是原油經過蒸餾后剩下的重質殘渣,通常需要與餾分油調合以達到標準要求。標準中從RMA到RMK等多個等級,數字編號大致對應其運動粘度的上限。
主要特點與應用:粘度高、密度大、價格經濟,是傳統大型低速船用主機的主要燃料。其質量控制在于粘度、穩定性(防止油品分層)、兼容性(防止不同批次油品混合產生沉淀)以及催化顆粒含量(源自煉油催化劑,會對發動機造成磨損)。
二、核心質量指標解讀
無論是哪種類型的船用燃料油,以下幾項是關鍵的質量指標:
1.運動粘度:這是重要的指標之一,直接影響燃油的霧化效果。粘度過高會導致噴油不暢、燃燒不完全、積碳增多;粘度過低則可能使燃油泵潤滑不足。廠家需要準確控制粘度,確保其在發動機要求的范圍內。
2.硫含量:這是當前受關注的環保指標。根據國際海事組織規定,全球海域的硫含量上限自2020年起已降至0.50%m/m;在設立的排放控制區內,硫含量上限更嚴格至0.10%m/m。燃料油廠家需通過使用低硫原油或采用脫硫工藝來滿足這一強制性要求。
3.閃點:關系到船舶儲存和使用的安全性。標準規定了低閃點(通常為60°C),以確保在正常環境溫度下不會形成可燃性蒸氣,杜絕火災隱患。
4.密度和凈熱值:密度影響燃油的計量和存儲,凈熱值則直接關系到燃油的能量效率,是衡量燃油經濟性的重要參數。
5.沉淀物與總殘碳值:這些指標反映了油品中不易燃燒的雜質和膠質、瀝青質的含量,含量過高會導致濾器堵塞、噴油嘴結焦和氣缸磨損。
三、標準的動態演進與廠家責任
船用燃料油標準并非一成不變,它正隨著環保要求的提高而不斷升級。除了硫含量,針對生物燃料混合組分、溫室氣體排放等的新規范也在醞釀中。
作為燃料油廠家,我們的責任遠不止于生產符合標準的產品。這包括:
1.質量穩定性:確保每一批次的油品都穩定達標,避免因質量波動給船東帶來風險。
2.提供準確數據:隨貨提供真實、準確的燃油檢測報告,確保船方能夠安全、有效地使用燃油。
總結而言,船用燃料油的標準是一個以ISO 8217為框架,以粘度、硫含量、閃點等為核心指標的體系。作為燃料油廠家,深刻理解并嚴格執行這些標準,確保產品的安全性、環保性和與船機的匹配性,是保障全球航運業順暢、綠色運行的基礎。